钨钢衬套是一种采用钨钢材料制成的衬套。钨钢是一种以碳化钨(WC)为主要成分,以钴(Co)或镍(Ni)等金属为粘结剂制成的硬质合金材料。钨钢衬套主要用于机械部件之间的支撑、定位和减少摩擦,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机械装置中。以下详细介绍制造工艺:
粉末冶金法
原料混合:首先将碳化钨(WC)粉末和粘结剂金属(如钴、镍)粉末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。这是关键的一步,因为粉末的配比会直接影响钨钢衬套的性能。例如,当 WC 含量较高时,衬套的硬度会增加,但韧性可能会降低;而粘结剂含量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硬度和韧性。通常,WC 的含量在 80% - 95% 之间,粘结剂含量在 5% - 20% 之间,具体比例根据衬套的使用要求而定。混合过程需要在球磨机等设备中进行,以确保粉末均匀混合,这可以使衬套在烧结后性能更加一致。
压制成型:将混合好的粉末放入模具中,通过压力机施加压力,使其形成衬套的初步形状。压力的大小和压制方式会影响衬套的密度和尺寸精度。一般来说,压制压力在 100 - 500MPa 之间,这个压力范围可以使粉末紧密结合,减少空隙。在压制过程中,还需要考虑脱模的便利性,模具的设计要保证衬套在成型后能够顺利脱模,并且形状符合设计要求。例如,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衬套,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模具结构和脱模机构。
烧结处理:压制后的坯体需要进行烧结,这是粉末冶金工艺的关键环节。烧结是在高温下进行的,一般温度在 1300 - 1600℃之间,具体温度取决于粉末的成分和衬套的性能要求。在烧结过程中,粘结剂金属会熔化,填充在碳化钨颗粒之间的空隙中,将碳化钨颗粒粘结在一起,形成致密的硬质合金结构。烧结气氛也很重要,通常采用氢气或真空环境,以防止粉末氧化。烧结后的衬套硬度、密度等性能得到显著提升,其密度可以达到理论密度的 90% - 98%。
机械加工法(对烧结后的坯体进行加工)
切割与车削:如果烧结后的衬套尺寸不符合最终要求,需要进行切割和车削等加工。切割可以使用电火花线切割等方法,将衬套从烧结坯体上分离出来,并且可以精确地控制衬套的长度等尺寸。车削则是在车床等设备上进行,通过车刀对衬套的外圆和内孔进行加工,以达到设计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。例如,对于内径精度要求在 ±0.01mm 以内的衬套,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车床进行内孔车削,并且在车削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切削参数,如切削速度、进给量等。
磨削加工:为了获得更高的尺寸精度和更好的表面质量,磨削是必不可少的工序。通过外圆磨床和内圆磨床,可以对衬套的内外表面进行磨削。磨削能够使衬套的表面粗糙度达到 Ra0.8 - Ra0.1μm 的水平,满足高精度机械部件的配合要求。在磨削过程中,要选择合适的砂轮和磨削工艺参数。例如,对于硬度较高的钨钢衬套,需要使用硬度较高的砂轮,并且控制磨削速度和进给量,以防止衬套表面出现烧伤、裂纹等缺陷。
研磨与抛光(可选):对于一些对表面质量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,如精密仪器中的衬套,还需要进行研磨和抛光处理。研磨可以进一步提高衬套表面的平整度和尺寸精度,通过研磨膏等研磨材料,在研磨机上对衬套进行精细研磨。抛光则是使衬套表面达到镜面效果,增强其抗腐蚀性和降低摩擦系数。例如,在光学仪器的衬套中,经过抛光后的衬套表面可以反射光线,并且能够减少与轴之间的摩擦,提高仪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。
涂层制备工艺(如果需要表面涂层)
物理气相沉积(PVD):PVD 是一种常用的涂层制备方法,包括真空蒸发、溅射和离子镀等技术。以离子镀为例,在真空环境下,将涂层材料(如氮化钛TiN)蒸发后,在离子轰击的作用下,涂层材料的原子会沉积在钨钢衬套的表面,形成一层均匀、致密的涂层。PVD 涂层的优点是涂层附着力强、厚度均匀,并且可以精确控制涂层的厚度。例如,TiN 涂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在 1 - 5μm 之间,这种厚度的涂层能够有效地提高衬套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,同时不会影响衬套本身的尺寸精度。
化学气相沉积(CVD):CVD 工艺是利用气态的先驱体在衬套表面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固态的涂层物质。在高温和特定的气氛下,先驱体(如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氢气)在衬套表面分解并沉积,形成涂层。例如,制备碳化钛(TiC)涂层时,通过四氯化钛(TiCl₄)和甲烷(CH₄)等先驱体在高温下反应,在衬套表面生成 TiC 涂层。CVD 涂层的特点是涂层与衬套表面的结合力较好,能够形成较厚的涂层(一般厚度在 5 - 20μm 之间),但工艺过程相对复杂,可能会对衬套的基体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。